祥龙贺岁辞旧去,金蛇纳福迎春来。1月31日,“回建瓯来,助家乡兴” ...
春节假期,武夷山前三天累计接待游客47.03万人次,同比去年增长12.3%。各部门协力,多措并举为游客保驾护航,保障游客在武夷山旅游安心暖心舒心。
新华社天津2月1日电(记者周润健)盼望着,盼望着,东风来了,春天的脚步近了。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10分将迎来立春节气,虽然此时或还有雨雪天气,或还会春寒料峭,但毕竟寒冬已尽,万物逐渐复苏,生命开始蓬勃,春将回归大地,正所谓“从此阳春应有脚,百花富贵草精神”。
春节期间,政和县各景区景点人员骤增,热闹非凡,相关单位采取增加人员疏导指引、加强隐患排插等措施,积极应对春节假期客流高峰。 外屯 春节期间,天村稠岭景区迎来了旅游高峰。据统计,每日游客车辆超600辆,游客数达2000余人。 在景区内,游客们畅游于山水之间,或驻足欣赏壮丽的山川美景,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;或徜徉在古色古香的廊桥、古村落中,品味人文历史的厚重底蕴,尽享旅游乐趣。 1月31日(正月初三 ...
乙巳蛇年至,全球年味浓。春节,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国界,让中国与世界“年”在一起。在旅游市场涌动的热潮中,在全球多地点亮的“中国红”里,在年味十足的消费场景中,中国与世界同享节日喜庆,共享发展机遇。通过春节这一窗口,世界看到了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,见证了中国经济的生机与活力。
新华社广州2月1日电(记者王浩明)1月31日,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客流达15.6万人次,首次突破单日15万人次大关,刷新开通以来历史最高纪录,这是记者2月1日从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了解到的。
1月30日,正月初二,印象大红袍迎来蛇年首个演出日,当天就上演五场,近万名观众走进印象剧场,在山水实景和璀璨灯光下感受大红袍的前世今生,享受新春首场文化大餐。
景区内,热情鼓舞的音乐声此起彼伏,游客们热情高涨,共同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春节氛围中。在松溪特色的传统美食摊位前人头攒动,游客们品尝着各种地道小吃,赞不绝口。漫步于景区的小道,两旁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,纷纷驻足拍照留念。此外,景区内的漆扇、陶瓷手绘、脸谱绘 ...
为保持春节期间连续施工,项目部提前谋划部署,制订每日作战计划图,提前储备2500余吨钢结构材料、40吨水泥、7吨钢筋,300余桶真石漆材料。保证现场施工材料充足,助力项目春节不停工。
记者日前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,2023年以来,最高检联合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政法大学等21所高等院校,创新开展“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”活动。截至目前,活动已讲授220余场次,听课法学师生2.2万余人。
今天,正月初二,武夷山天气晴好,前来武夷山国家公园赏春游玩的游客明显增多。记者在景区南入口看到,旅游车辆排起了长龙,交警在路口上岗指挥。据介绍,上午九时三十分,已经有1万余人进入景区,竹筏也订满了。
洋后桥始建年代不详,现存的木拱廊桥建于清道光年间,至今有170余年历史;拱桥跨度33米,宽4.86米,桥屋屋顶距河面高25.6米,造型极富美感,古朴典雅,保存完好,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,2012年入选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。过去,洋后桥也是政和通往闽东各县的必经古道。春节到来,来到洋后桥烧香祈福的民众络绎不绝,防火、疏导、清理……杨机义也开始忙碌起来。